长岛是山东省正在建设的海洋生态文明综合实验区,通过全域生态整治和生态修复,长岛扼守海洋生态“蓝土地”,从天空到陆地,从海岸到海底,正在加速形成一道纵跨渤海湾南北的生态安全屏障体系。
在长岛海岸向海里望去,一条条嫩绿的大叶藻在海水中随波摇曳。大叶藻生长在潮间带和潮下带,是海洋生物生长的基础,对海水水质的要求很高,因此,它也就成为海洋生态环境的自然检测员。曾经大叶藻是长岛近海岸最常见的海草,也是胶东特色民居“海草房”的主原料。但从20年前开始,大叶藻日渐稀少,直到现在才重回长岛海滩。长岛县海洋渔业局副局长潘富平说:“一看到这个藻类出现了,就说明海水好了。这几年通过海洋环境监测,我们长岛这个水质一直是国家一类水质。”
1984年,长岛县开始实施“耕海牧渔”战略,“跑马围田”式大面积增养扇贝等海珍品,渔民收入快速提高。1992年,长岛县成为山东省第一个“小康县”。随后,长岛又兴起海参育保苗产业,岸线上遍布大大小小的育保苗场,一片片滩涂被水泥大棚覆盖。在短暂的富裕之后,育保苗场带来的生态灾难逐步显现:“海底森林”逐年稀疏,滩涂生物日趋变少,海鸟也难见踪影。面对临岸滩涂上光秃秃的石头和沙砾,长岛人终于认识到,持续发展是主题,生态保护是根本。当地政府痛下决心,已投资11亿元,54万平方米的养殖设施被拆除,修复了20多公里的自然岸线。在政府的扶持下,渔民就近转产转型,发展渔家民宿等旅游业态。长岛县南长山街道办副主任张基寅说:“还有一部分从事的是海洋牧场(行业),从近海走向远海,从一产向三产过渡。”
长岛生态保育工作不仅在海上进行,在陆地,这项工程也在全面展开。这几天,在北长山岛的裸露山体上,喷播机正在加紧施工,混合着植物种子和养料的泥浆覆盖了整个裸露的山体,全部修复工作将在10月底完成。指着一片生长茂盛的小树苗,长岛县山体治理项目负责人樊龙飞告诉记者:“这块儿我们5月底喷完了,现在已经长这么高了,这一片山体的生态功能已经基本恢复。”
除此之外,长岛还拆除80台风机,对5万平米基座进行生态恢复,修复破损山体面积20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超过了60%,自然岸线和旅游岸线达到74%,生态环境不断提升。长岛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孙华君说:“依托全域保育这个根基,立足资源环境优势,推动旅游度假、生态渔业、海洋文化发展,动能向高端、高质、可持续发展上转换,努力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点击链接 >>>http://www.yjldp.com/lvyou/ 长岛旅游攻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