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岛是山东省唯一的海岛县,上世纪90年代初,曾是全国闻名的“小康第一县”。在经历了上世纪末的涸泽而渔阵痛之后,这个海岛转变思路,从“靠海吃海”,到“靠海养海”,再到“靠海护海”,理念之变让长岛焕发了新的活力
◆过去:长岛从鱼虾满舱到杂鱼小虾,只用了20年的时间
◆转型:长岛这一“金银岛”的失色,倒逼着传统渔业深刻转型,向着生态、优质、高效转变
◆ 涅槃:“碧海仙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已经成为长岛当地干部群众的共识
“碧海仙山”重塑山东长岛“金身”
长岛列岛,山东唯一的海岛县,珍珠般散落在渤海海峡。兴盛时鲍鱼、扇贝、海带养殖业被形象地称为“捞金”、“捞银”和“捞铜”。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长岛就因此成为闻名遐迩的“小康县”。然而,因为对大海一时过度索取,上世纪90年代后期,曾经的“金银岛”,“扇贝减产、渔户返贫”,经济社会发展一度一落千丈。
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重上“金银岛”调研了解到,新世纪后,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历经多年的痛苦、迷茫和转型,长岛人从“靠海吃海”到“靠海养海”,再到“靠海护海”,一步步找回了对“碧海仙山”的尊重,找到人与大海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变身为融生态渔业与休闲度假于一体、长岛旅游“双舰迸发、并驾齐驱”的海上乐园。
▲两只游船驶入长岛县长岛港旅游码头(4 月26 日摄) 郭绪雷 摄
跌落:大海的不都是人类的
远处,一条小舢板正向海湾里驶来。倏忽间,海湾里的风向转了,舢板愈行愈慢。岸上的人着急了,扯着嗓子吼:“你划戗着过来呦……”
长岛很小,只有56平方公里岛陆面积;长岛很大,有着数千平方公里的海域。近5万名长岛人背陆而生、向海而活。
有点年纪的长岛人,不会忘记1992年。这一年,长岛县成为山东省第一个小康县。1991年,长岛县人均GDP超过1万元、人均储蓄余额达到8000元,两项指标冠绝全国各县区,而当时全国人均GDP仅为1691元、人均储蓄余额787元。
然而,仅仅过了5年,从1997年开始,富甲一方的长岛县连续3年遭遇扇贝养殖大面积减收,长岛民宿近海渔获连连走低。到了2001年,长岛县GDP同比萎缩31%,渔业产值缩水超过四成。在全国海岛县中,长岛从曾经的一骑绝尘,沦为末流倒数。
长岛人明白“金银岛”褪色的前因后果,以及他们付出的代价。
远在1958年,长岛人以海带养殖为先导,尝试由近海捕捞向近岸养殖转型。几十年间,养殖的主力品种从海带变成了扇贝,又从扇贝延伸至鲍鱼,掀起了三次“耕海牧渔”的浪潮。
财富的诱惑让许多人疯狂了。一笼扇贝种苗下海,正常每层投放50只左右的种苗,后来变成80只,再后来加至100只、150只,甚至有的投放超过200只。网笼的层数,也由原来的8层增加到10多层,养殖密度足足增加了数倍。天行有常,大海有道。“一笼扇贝提上来,满眼全是壳。收获十之二三,都算好的。有些就是绝收。”渔民肖作霖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涸泽而渔就是一场灾难,许多人就此变成“负翁”。
超常规增加扇贝养殖密度、大幅削减海带养殖面积,让海里的浮游生物锐减。再加上近海污染、海水温度异常等因素叠加,“僧多粥少”的扇贝,焉能幸存?同时,近海捕捞也开始难以维系。渔获少了,加密渔网;渔网密了,鱼苗稀了,这样的恶性循环成了死结。
从鱼虾满舱到杂鱼小虾,只用了20年的时间。61岁的砣矶镇渔民孙长志为《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回忆说,1997年后的掠夺性捕捞令渔获量每况愈下,自己也随后彻底告别了祖辈传下来的打渔行当。长岛民宿旅游据统计,新世纪初,长岛县10000余条渔船悉数亏损。在以打渔见长的砣矶镇,12000多居民中,近三成选择了离岛求生。
转型:读懂大海取舍有度
“划戗”是长岛渔民的常用土语,意为在海上逆风行船,通过观察风向水流、调整风帆角度迂回前进。长岛人也踏上了逆风而行的发展道路,重新审视大海、读懂大海。
“‘金银岛’的失色,倒逼着传统渔业深刻转型,向着生态、优质、高效转变。”长岛县渔业局局长周举武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介绍,长岛已斥资4.3亿元建设30万亩海洋牧场,新建了南部海域4处人工鱼礁群。并与科研院所合作,完成了海域承载力与养殖容量调查,大力推行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和新品种示范养殖。
近年来,长岛北部岛屿利用“海底森林”,大力实施多品种立体化养殖。在海区上层挂绳养殖海带和裙带菜等,中层吊笼养虾夷扇贝和栉孔扇贝等,底层散养海参、鲍鱼、海胆等,各品种释放的氧气和代谢物组成一个纵向“生活圈”与“食物链”,使用海与养海有机地结合起来,山东长岛旅游推动了海岛生态渔业的快速发展。
在砣矶镇吕山口村的养殖海区,《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距离观察了“水下森林”:阳光透过清澈的海水,照亮了交替悬挂海带、扇贝的浮漂。刚刚从海上收获归来的养殖户宋光彩说,“咱知道教训了。光养扇贝、不养海带,只能让扇贝憋死”。如今二者兼养、合理密植,有了效益、好了生态。
今年5月,全国首个渔业多功能海上平台在长岛投入使用。平台所属企业总经理王昌利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现在长岛以建设海洋牧场来提增生态渔业发展的节奏与质量,仅他的公司投放的人工鱼礁就超过600座,经营海洋牧场16000多亩,传统的渔船海上监护已然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利用这个平台,既能开展海洋水质、水文、气象等项目监测,也能满足游客野生垂钓、潜水采捕等高端渔业休闲需求。”
“与大海和谐相处,是唯一的选择。”今年54岁的顾兆国,已是北城村的村支书。他说扇贝连续遭灾后,政府启动了留住扇贝产业之根的“草根工程”,派来技术人员,盯着推动海水养殖科学化,并定期监测水质、水温,帮助渔民们听懂“海洋母亲”的“话”。
如今,顾兆国还带领村民成立了渔业专业合作社,从扇贝养殖转型扇贝加工。合作社投入上亿元增强加工能力、拉长产业链、赢取定价权。“以前闯海靠勇气,现在用海靠智慧。讲究科技,让长岛的扇贝名头更响亮。”
长岛人用好“舍得”、“增减”的“辩证法”,将渔养生产岸线和贝类养殖面积大幅压缩,同时新增藻类和海洋牧场面积,提升生态渔业质量。眼下,全国优质高端水产品生产供应区、渔业转型升级先行区、渔业生态文明示范区等,正成为长岛渔业的新名片。
涅槃:生态就是“金山银山”
更令人欣喜的是,山东长岛民宿《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长岛人审时度势,制定了“以岛带海、以海促岛、海陆统筹、人海和谐”的发展新思路,依托自然生态的休闲度假产业,已成为长岛人眼中新的“金山银山”。
因扼守海上要冲而长期蛰伏的长岛县南部四岛及指定海域,2008年获准对外开放。2011年,长岛休闲度假岛建设被列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框架,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瞄准中国北方生态旅游度假岛的定位,长岛旅游业发展深踩油门,驶入“强基、清障、提速”的快车道。
现在,“碧海仙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已经成为当地干部群众的共识。在南长山岛的海岸线,年财政收入不过1.26亿元的长岛县多方筹措7亿元资金,拆掉了环海岸线的52万平方米低档育苗场,斩断了岸上养殖废水直排入海的污流。数十里海岸线恢复了以往的盎然绿意。放松心情,放慢脚步,走入海边栈道,观赏黄渤海交汇处海天一色的绝妙景致,已经成为长岛游客的热选。
南北长山岛的亿万年岩礁、神秘庙岛的千年妈祖文化、砣矶岛的百年渔俗、大钦岛的今日海上牧场……长岛人围绕碧海仙山、渔俗文化,捧上一道道海岛旅游的“神奇美餐”。谁曾想到,当年出海捕鱼的“老渔户”,如今成了美丽海滩上植被和彩石的守望者。“年轻时打光了海里的鱼,如今不能再让海岛生态受破坏了。”
优良的生态,成为长岛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第一引擎”。海上赏鸟、游艇垂钓、生态渔业体验、海鲜大宴和环岛体育比赛等中高端生态休闲项目,每年招来近400万游客。长岛被评为中国旅游强县、最受中国公民喜爱的世界海岛旅游目的地。同时,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还拉动了海岛产业转型。如今长岛近三分之一人口从事旅游服务业,仅“渔家民宿”业户就达1000多个。
沉舟侧畔千帆过,黯然长岛再逢春。据《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了解,与25年前在全国海岛县中率先实现“养大于捕”的历史性转折相似的是,长岛县在2016年完成了对自己的另一个历史性超越——这一年,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第三产业,超越了以养殖业为主的第一产业。25年时光流转,曾经走过辉煌、步入黯然的“金银岛”,涅槃新生,璀璨生辉。
在北长山乡店子村,28岁的冷厚晨两年前辞去了在烟台房地产公司的工作,回家帮助父亲打理渔家民宿。两年间,掐准“家庭亲子游”的休闲需求,冷厚晨主打“地中海风”的民宿项目,借着社交媒体互动的东风,屡屡登上游客热搜榜单。
打过鱼、养过贝的孙长志,2013年起开办了一家渔家民宿,宽敞明亮的大厅里悬挂着渔网、浮漂和各类鱼蟹标本,刚刚打捞上来的海鲜穿梭游弋在水池中,各色海洋珍馐摆满餐桌,从窗子望去就是大海、岛屿和耕海牧鱼的船只。
“事实证明,我们把生态‘本钱’紧攥在手,舍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方式是正确的。”采访最后,与海洋打了多年交道的长岛县委书记刘树军由衷地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点击链接 >>>http://www.yjldp.com/lvyou/ 长岛旅游攻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