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宏亮,男,现年38岁,1998年入伍,1998年进岛,现任长岛县边防大队砣矶岛边防派出所教导员,正营职,中校警衔。如果你问这位警官,你的理想是什么?他一定会憨厚的笑一笑说“我的理想就是踏踏实实干工作,让老百姓满意”。这就是不善言辞的铮铮汉子,当年大学本科毕业后抱着要到最艰苦环境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去干事业的信念来到长岛,是公安边防部队第一批入警的大学生。根据工作需要,15年来,杜宏亮同志先后担任过普通民警、政工干事、所长、教导员等职务,辗转在长山列岛中的南长山岛、北长山岛、黑山岛、小钦岛、南隍城岛、砣矶岛6个海岛上任职,实践了“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誓言。15年间,杜宏亮同志始终本着“扎根海岛,奉献青春”的工作态度战斗在边防事业第一线,在15年的工作中勤勤恳恳,出色的完成了各项任务,赢得了各级领导和海岛群众的一致好评。
山东长岛边防派出所杜宏亮:扎根海岛 奉献青春
年轻有为的小杜
1998年7月,成绩优异的杜宏亮同志从烟台师范学院毕业后,他婉拒了多家企事业单位的邀请,放弃了城市里高薪的工作,毅然决然从军来到了海岛,从此就变成了小岛上风里来雨里去的“片儿警”,每天面对的就是和他一样忠厚朴实的岛民以及处理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虽然告别了大城市,但是他始终没有后悔过,因为他明白最简单的道理:最偏远的地方也需要有人来驻守,最艰苦的环境也要有人来坚守,再细小的工作也需要有人来做,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平凡的岗位也会绽放绚丽的光彩。长岛民宿功夫不负有心人,2001年初,表现优异的杜宏亮同志就被调到大队机关担任政工干事,2005年担任北长山边防派出所所长,是烟台边防支队提任领导时间最快的民警,成为了烟台边防支队最年轻的所长之一。杜宏亮同志担任领导后,对所内业务、后勤等各项事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大大提高了所内日常工作效率,令各级领导对其刮目先看。
扎根群众的老杜
说起这位杜警官,现在百姓们都喜欢亲切的称他为“老杜”。一个小小的称谓却可以看出百姓对他的喜爱和尊敬,由15年前的小杜到如今的老杜,15年的光阴足以使一个边防干警将他的热情深切地融入到这片长山群岛上,将他的亲切融入到每一个岛民的心中。多年来他始终坚定地推进边防派出所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关注着驻地人民的疾苦,尽全力帮助群众发展生产,护渔护航,均身体力行。砣矶镇北村的于连芬老人80多岁了,其唯一的儿子到外面打工去了,老人家孤苦伶仃,得知消息后杜宏亮就常到老人家去串门,陪老人聊天。由于老人居住的房子位于较高地势,自来水管一直没有接到家里,长岛旅游攻略杜宏亮自然就担任起了老人的义务挑水工,2012年夏天,杜宏亮利用北村村委搞建设改造自来水管之机,说服村委为老人设法接了百余米的水管,从此老人家里告别了挑水时代,也安装上了自来水。类似这样的小事举不胜举,然而正是这些平凡的点点滴滴,一次次拉近了警民关系,促进了干群和谐。15年亲历亲为的基层生活令杜宏亮在群众眼中不只是一名优秀的警官,更成了与群众水乳交融的亲人,在群众心中,这个“老杜”已经成了保障居民安居乐业的定心丸。
会修理的杜技工
在刚到长岛的时候,一次单位维修空调时,杜宏亮发现因为天气原因,迟迟无船进岛,修理工一直进不来,而官兵就要一直挨冻,于是他问老民警岛上没有人会修吗?老民警告诉他,因为是海岛太小,留不住这方面的人才,所心不得不请外面的工人来修理。杜宏亮若有所思,心想如果能学会基本的技术,以后所内的电器维修、线路维护就不用再花钱再耗时间请外面的工人了,可以节省很多不必要的开支和时间。于是,大学本科毕业的杜宏亮就凭着一本《电工入门》和一支电笔就开始了他的维修“副业”,设备的简陋并没有让杜宏亮丧失决心,相反更激起了他学习的热情。“没有攻克不了的难题”,杜宏亮如是说。电话询问技术人员、电脑查询基本原理,杜宏亮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成功修复过空调、发电机、电视、电脑等等电器。此外,他还利用休假的时间自己参加培训班进行“充电”。慢慢的,复杂的电路图看起来不那么头疼了,拆开坏了的电器,他一眼就能找出“病灶”的所在。杜宏亮经历过的每个单位的大多数电器、电路都经过了他的维护与保养,15年来,光维修电器这一项,他每年就为部队节省资金数千元,也免费为驻地群众维修了数不胜数的电器,被群众亲切的称为“杜技工”。
会种菜的杜师傅
砣矶边防派出所地处偏远海岛,蔬菜、瓜果等副食品都要靠客运船从陆地上输送过来,因此供应品种少,质量低,价格高。尤其是赶上大风天、大雾天,一等就是好几天甚至半个月没一班船,所里官兵们吃新鲜蔬菜成了难事。结合实际情况,小黑山岛旅游攻略杜宏亮同志决定自主走出一条适合海岛蔬菜种植的道路,来解决海岛边防派出所官兵吃菜难的问题。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杜宏亮开始对种植蔬菜方面一窍不通,尤其是在这天气恶劣、土地贫瘠的海岛上。于是,他就主动利用业余休息时间,向有经验的岛民学习种植技术;每次出岛探亲休假或办事时,他也不放过学习先进技术的好机会,到田间、地头向当地的农民请教种菜的经验。回所之后按照取回的“经”带领官兵一起干。通过一段时间的勤奋学习,他已熟练地掌握了常见蔬菜的种植技术,种的蔬菜也是长势喜人。营区内菜地面积小,一次只能种三四种蔬菜,为了提高产量,杜宏亮想了一个充分利用土地的好办法,当一种菜快收获完的时候,就在采地的空隙处将另一种菜苗处育好。就这样,一年四季他从未让半点地闲着。为了保证土质,他根据每一小块地的情况,适时浇水、施肥。勤恳的劳作下,营区小菜园每年能够收获各种蔬菜500多千克,从而有效的改善了官兵伙食,丰富了官兵的“菜盘子”,节约了经费。
战争年代那些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西的革命先烈固然伟大,然而在和平年代,这位在偏远海岛奉献青春,吃的了苦﹑耐得住寂寞,15年如一日坚守岗位的老兵同样是精神上的巨人,同样值得赞扬。杜宏亮同志的那一件件似乎琐碎而平凡的小事,更具体更清晰地感悟了青春的意义。是的,他的青春不够时尚,不够浪漫,但是,当他看到群众满意的笑脸,当群众欣慰海岛的祥和平安,山东长岛旅游作为祖国的边防卫士,他的青春又是多么绚丽而丰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