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船往长岛旅游,进渔村,登渔船,到渔家,你会感受到渔家号子是那般地提神儿。君不见3岁的娃娃呓,80岁的老翁吟,就连没了牙齿的老太太也要瘪两瘪,长岛民宿人谁个不嗜好渔号子?
金秋时节,我们亲身体验到了这一海洋渔俗文化的魅力。
一个传唱380多年的海上“渔令”
“顿顿浆,装大舱,装舱起吆,嘿吆吼……”伴着苍凉又虔诚的渔号声,仿古帆船“渔家民宿1号”大桅杆顶飘荡起长长的猩红绸布“大吊子”,船长孙明高俯在船头跪拜,把酒分洒在船头的“虎头”等处,扬首呼喊“海神娘娘保佑顺风平安,打一网装两船”。
据当地人介绍,“长岛渔号”源于砣矶岛,至今已有380多年历史。早在清末和民国时期,仅砣矶岛上的大风船就达300多只,是风帆时代的一支海上劲旅。这种以风为动力的大型木帆船,一般为18人左右操作,在风帆时代“长岛渔号”作为海上生产的一种“渔令”,涉及整个渤海和北黄海沿岸。后来,岛中常从莱州雇用“鱼眼”(能根据时令、海水潮汐、颜色,观察判断鱼群大小、鱼量多少和走势的人),使渔号之间有了交流,得到丰富发展。“长岛渔号”鼎盛是在民国期间,渔号从渤海叫到黄海,直至朝鲜和日本,现在胶东和辽东沿海地区流传下的部分渔号子仍有“长岛渔号”的韵味。
然而,随着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的更新,上世纪70年代末,一些老年渔民相继退休或作古,“长岛渔号”在鲜为传唱中成为一种无形的文物,被尘封在人们的记忆和感怀中。自上世纪80年代始,被挖掘整理记入《长岛县志》。如今,延续了380多年的“长岛渔号”已是山东长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笔宝贵财富,在2008年6月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成为文化专家和游客探究观赏长岛的一个“聚焦点”。
一首迸发渔民激情的海上“渔谣”
81岁的朱大相是长岛渔号传承人,他介绍说,长岛在捕捞作业尚未实现机械化之前,渔民的帆船有风靠篷,无风全凭摇橹。当发现鱼群的黄金时刻或风暴来临的紧要关头,4人或8人同摇大橹。渔号的节奏铿锵有力,曲调苍劲浑厚,音程八度大跳,具有气吞山河之势。那裸露的脊梁,紫色的胸膛,粗壮的胳膊,有力的手腕,腿上暴起的青筋,全神贯注的眼神,全被这指挥生产、协调动作的“渔令号”调度在力系千钧的绠绳和拨水推浪的橹杠上。
“渔号子牵着俺魂也连着俺的命啊!”一辈子钟情喊唱渔号的吴远鹏老人是长岛渔号表演队队员,他动情地告诉我们,渔家号子是长岛民宿人闯海斗浪的“生命进行曲”,渔民的闯海之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不仅要适应海洋,而且要征服海洋,劳动的力度愈大、气氛愈紧张,愈需要强烈的行动节奏,统一全船人的意志。长岛民宿人长年闯海,在生产中演变出了“上网号”、“摇橹号”、“掌篷号”、“捞渔号”、“发财号”等20多种劳作号子,在喊唱形式上是“一领众和”,领者称“号头”,和者称“答号”。喊号时,渔民们全神贯注,所有力量用在一喊一腔之中,在无畏和坚定中张扬着胆略、信心和气势。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理念的提升,部分劳作型渔号如今逐渐更换了好多新词新花样,还上了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但曲调依然那样引人入胜。在集体性劳动中和节日里渔民欢快地高声喊唱渔号,抒发情怀,凝聚精神,歌颂生活,那情趣就像一曲飘着海腥味的渔家‘信天游’。”吴远鹏说。
更多长岛旅游资讯:长岛民宿点评网 www.yjldp.co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