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是清明小长假最后一天,烟台各殡仪馆、墓地有12934人次出行祭扫,三天小长假,我市共有268962人出行祭扫。清明节期间,记者走访我市各殡仪馆、墓地发现,今年清明首次未颁布禁烧令,但是市民都自觉禁烧,清明节的“低碳”观念深入人心,漫天纸灰和烟火一去不复返,鲜花祭奠、网上祭奠等低碳且又文明环保的祭祀方式,被越来越多的烟台市民所接受。
鲜花祭祀逐步成为主流
一束鲜花、一句寄语,表达的是无尽的思念,彰显的是文明祭祀新风。如今,不少市民,尤其是年轻人在祭祀观念上发生了转变,给传统节日增添了文明、绿色的内涵。市民林女士说,她不仅要做文明祭奠的先行者,还要发动亲朋好友一起在清明节低碳祭祀。
昨天上午,在前往回龙山功德园的道路上,不时看到携带鲜花前来祭祀的市民。上午8点多,市民林女士和家人一起乘坐专线车到达功德园,在园内的鲜花店停下脚步,购买了两束黄白相间的菊花。“以前都是带纸过来,现在则更愿意选择使用鲜花来祭祀,鲜花比较卫生,也比较符合现在的文明祭祀。”林女士称。
记者在回龙山功德园看到,来祭奠亲人的市民,几乎人手一束菊花或绢花,有的还用手推车推着插满菊花的花篮。此外,还有市民手捧绢花或盆栽鲜花祭祀,鲜见有带烧纸的。整个园区花香阵阵,微风吹来,令人心怡。
在芝罘区殡仪馆骨灰堂里的寄存室里,每个储存格里都摆放有鲜花、绢花等物品,没有一个焚香烧纸的。骨灰堂前的几棵松树上,记者看到前来祭祀的市民还将菊花、白色的纸花等放在了树上,用这种方式来寄托哀思。
没有禁烧令也要自觉禁烧
“凉山大火给我们每个人都敲响了警钟,燃烧纸烛不安全也不环保,我们这次只买了束菊花,带了些贡品,最主要的是孩子给爷爷写了一封信,把近况汇报给爷爷,这种形式既温情又环保。”前来扫墓的市民徐永城表示,清明祭奠逝者的传统习俗,完全可以用更加生态环保的形式表达,再也没有了以往的乌烟彰气,给大家是清心的环境。
“今年我们对前来祭奠的市民发放了1000余枝菊花,不少市民主动来领取派送的菊花,并说谢谢。”昨日,芝罘区殡仪馆负责人牟主任介绍说,以往大家都感觉清明节上坟烧纸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习俗,感觉上清明节就应该烧纸,不烧纸心里觉得少点什么。从今年清明祭祀的情况来看,市民自觉地选择了用鲜花或绢花等文明祭祀品,替代烧纸钱。春季气候干燥,焚烧纸钱、燃放鞭炮产生大量的纸灰、烟雾,不仅污染环境,还可能引发火灾。禁烧令由第一年的被动执行,到现在不用颁布禁烧令,大家也自觉主动地遵守规则了,绝大多数市民都支持文明祭祀。城市文明的构建,每个人都有一份责任和义务,给逝者献一束花、擦一擦墓碑、说一说家中一年的变化,这种祭祀方式不管对生者还是对逝者,都是更好的慰藉。
文明环保祭奠方式逐渐被接受
昨日,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让清明节回归清净与文明,不仅能充分彰现清明节的文化内涵,也是对传统节日价值取向的一种体现。 文明低碳祭扫是推进殡葬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民政部门鼓励和引导人们选择生态殡葬。
该负责人介绍,我市连续11年的禁烧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今年不再颁布禁烧令,是因为这些年我市禁烧已成为一种常态。随着文明祭祀方式的推行,烧纸烧香的祭奠方式渐行渐远,而“鲜花祭祀”、“网络祭祀”等文明、环保的祭奠方式逐渐被市民接受。同时还将尽可能多地提供多种环保、文明的祭祀方式,引导市民逐渐转变传统祭祀方式。大力推广家庭追思会、网络祭扫、鲜花祭扫、踏青遥祭等文明低碳的现代祭扫方式,积极组织社区公祭、集体共祭等现代追思活动,使群众由实地实物祭扫转移到对逝者的精神文化传承上来。
记者了解到,今年清明节前期,有不少市民都来电咨询如何进行海葬、树葬、草坪葬等新形式。随着殡葬改革和观念变化,鲜花祭奠、植树祭奠等新兴生态祭奠方式,将逐步在祭扫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些形式同样能寄托哀思,又有利于身心健康,这些文明安全、低碳环保、简朴新颖的方式值得大力提倡。
更多长岛旅游资讯,请访问 》》 长岛民宿点评网 http://www.yjldp.com/
网友评论